1-72 副卡
——跑单
国际大都市波士顿,景点多得逛不完。这些拿旅游签的学生不能全天上课,周一到周五上午是数学营本营,下午跟团游,周末自由活动。
第一天上午报到,中午自己找地方吃饭,下午集合参观校园。考虑到很多学生有时差,头几天日程安排得都松快。四点多结束后,周星原买了点东西去周行那边给她做晚饭,等她回来一起吃完再回宿舍。
周行对吃没有要求,但过去半年里为了讨好方荼,周星原的厨艺突飞猛进,连周行都能吃出差异了。
“等你回加拿大的时候把锅带走,放这里我也用不上。”周星原刚买的锅,就被周行安排了。
“好。”
“明天开始没事不用过来了,我平时也不回来吃饭。平白耽误时间。待会儿吃完还要回实验室。”
“好。”周星原知道,只有他一个人感觉气压在变低。他心里装着的事,过去的几天里难说出口,但周行的态度已经明摆在冷冷的餐桌上了……“妈,那个。”他低着头,从地上提起随身的书包,里边一个薄薄的单页夹已经背来背去,带了好几天。“方荼问你要不要把我这几年在加拿大的监护权签给他。”
周行接过去,潦草地扫了一眼,就捻起笔帽遗失的圆珠笔把名签了。
离开周行的住处,周星原把带出来的厨余垃圾找地方扔掉,慢慢走回夏校的宿舍。独自在不熟悉的街道上吹着晚风,他心下有些薄薄的惆怅。
之前的七个多月里,他和方荼相处得很好。这种“好”一部分来自于物质的不匮乏,一部分来自于方荼为人的豁然洒脱,一部分来自于情感的呼应。他在和方荼两个人的“家”里很舒服,就想把同样的感受分享给周行;他以为自己被方荼感染改变了,也可以来感染周行;但周行不接受。
周行是个三十七岁的中年人了。她有她自己的一套习惯和理念,不论她有没有试用过家庭的温馨,她都不需要。
周星原拿出手机,给方荼打语音电话。
那边很快就接了。“喂?”
“哥。”听到方荼的声音,他才蓦然觉得自己有无限的委屈,“我想你了。”
方荼哈哈大笑。“你昨天才走!”
周星原赧然,但郁结的情绪也被悄悄驱散。“你吃饭了吗?”
他听见那头方荼翻了个身,动静应该是床。“吃了啊,我去’新旺角’吃的海南鸡饭和牛脷酥。你呢?”
“今天做了菠菜豆腐,凉拌茄子,鱼香肉丝。没买到木耳,用罐头笋配的。”
“哇,我太想吃了。茄子多放蒜蓉和醋。”方荼听起来相当真情实感。
周星原边走边踢着地砖:“要不我退掉夏校回去吧。”
方荼一愣。“不是吧儿子,五千美刀啊!有点多了,不能这么糟践钱。怎么了?有同学欺负你?”
“没有,同学老师都挺好的……”
方荼沉默了。
但周星原知道他听懂了。除了周行,还有谁能令他期待再失落?
“乖,多跟同学出去玩玩,好歹上完这六个星期。之后如果不想去纽约了就早点回来。当然我还是希望你按计划走,毕竟规划这么久了,是不是。多看看也好。珍惜暑假,以后毕业工作就没有这种机会了。”
“嗯……我知道。”
“有什么想吃想玩的就花,不要亏待自己。给你卡你没用?一条消费记录都没有。”
他在家收拾行李的时候,方荼手插口袋走过来,施施然摸出一张信用卡给他,卡面上的名字是MR XINGYUAN ZHOU。方荼给他办了张信用卡副卡,让自己不在身边时他也有钱可用。
钱不能替代感情。但周星原知道,在方荼这里,他愿意给谁花钱才代表感情。有一次徐安之私下跟他讲笑,说方荼之所以出去打野食,因为这是花费最低的爱好:Costco平均一个套三毛五。
哥哥真的很爱他。周星原又悄悄雀跃起来。“没有啊,我带的现金也要花掉嘛。花完再刷卡。”
“能刷就刷,我这是美元账单加元还款有返点的,第一个月刷满五百刀还有四十的奖励,你至少刷五百行吗?”
美元卡,一听就是专门给他办的。周星原露出笑容,“好啊。还有一个事,我妈签字了。”以后,直到十八岁前,他就是方荼法律意义上的家人了。
回到宿舍,两个室友也回来了。互相交流了下晚上吃了什么,张同洲和钱越怕自己不会点菜,去了一个面向学生和游客的中餐馆,要了两份盖饭。价格折算成人民币令人咋舌也就罢了,菜全都裹着厚厚的芡汁,全无口感,味道也乌涂。服务员态度还很差。
周星原大概知道一点,但自己没怎么吃过那种“北美中餐”。他想了想,“我明天去问下宿舍楼的厨房能不能用。可以的话我来做饭吧,你们出钱买菜就行。”
钱越这活宝马上扑到他身边喊爹,一屋子三个人都笑了。
“明天就要开始上课了,哎。”钱越担心自己的英文跟不上。“周星原,你怎么练的?”
周星原在他眼里已经是个逼王形象了,无所谓再装一点:“我在加拿大已经上了一年学。”两国口音不同,加国口音在美剧里总以乡巴佬形象出现,但至少都是英语,能用。
钱越眼若死鱼。“这不可能追上了。”
张同洲也是第一次来美国,但他本就更自觉上进些。“周星原,你在加拿大多久适应的啊?你出国前怎么学英语的?”
出国前,英语对周星原就不是问题。在周行提出要想留学之前,英语已经是周星原的优势科目。
他不完全是做题型的学生,他提高英语水平靠的是看维基百科。百科这种东西的魔性之处,就是你看一页时难免中途被吸引了注意力跳转到另一页,一页复一页,无穷匮也。他拿着电子辞典,往往电子辞典也不能给出准确的释义,但磕磕绊绊看下来,英语阅读水平总归不知不觉提升。出国后,不仅学校英文授课,课外也还是避不开英文。图书馆虽然有中文书,但品类有限,他自主想看的内容大都只有英文。硬啃就是了,他很习惯。他刚花了三个月啃完一本福山,虽然对作者的论点不能完全赞成,但阅读能力确实有所提高。
这边,方荼挂断通话躺平在床上,看着墨绿的墙,面无表情。
上周五下午,大老板亲自找了别家公司,用两个28万和39万小户型加上自己的面子,换来了他要的88万的大户型;为此他还请老板一家吃了顿饭,算是把他和“女朋友”的关系过了明路。
但转过一个周末,Annie支支吾吾地跟他说:“实在不好意思啊Lucas,我老公不让我买……他说那个位置不好,怕将来影响增值……”
位置确实有硬伤,这个楼盘在church路东,再往东就是贫民区椰菜镇,咫尺之遥房价天地之别。将来五年十年,是路西的繁华扩展到路东,还是路东的脏乱差蔓延到路西,谁也说不准。哪怕这楼盘在街对面,都比现在的位置好一截。
客人可以push他,他不能push客人。Annie主意再大也是个家庭主妇,未婚靠父母婚后靠老公的。她反悔不买了,方荼也没法责怪什么,只能叹口气说没关系,不要紧,下次别放我鸽子啊。
可这个房能卖给谁呢?
这一年,宁古塔的独栋均价是72万,超过百万的就能惊叹一声豪宅。一个公寓卖88万,属实不便宜了,愿意入手的买家不会多:否则上周五在别家公司手里第一时间就被抢走了。
方荼自己不是没有闲钱买下,但一来会让他的现金流极为吃紧,二来他也不想趟这个地块冒险。前几年楼花更便宜的时候,多的是华人随随便便一买一排,等交房前留一个自住、其他的转手卖掉赚差价。现在大家渐渐理智起来,意识到定金投在楼花里可能不如美股回报率高,转卖也有风险,万一迟迟卖不掉、自己又吃不下就惨了:违约,定金全赔。开发商也理智起来,楼花定价开始悄然提高:过五年交房,用预计三年后的行情价卖给你,不过分吧?
这房不能砸在他手里。老板还等着看他签这单——方荼的职业能力和口碑不能折在这里。